2014年12月24日 星期三

Court (被捕無限次)


自從電影在威尼斯電影節參展及得獎後便一直期待欣賞這部電影. Court比The Lunchbox, 甚至比這幾年很受外國影展歡迎的跟Anurag Kashyap associated那種非商業片更”intelligent”. (兩年前的Ship of Theseus同樣是手法十分成熟, 主要面向外國arthouse觀眾電影. 但這一部我更欣賞. 手法相近, 但所探討議題社會性更高.)

電影的narrative其實故事性不算太強. 背景是一個社運詩人因為演唱有抗爭意識的歌曲而被控告煽動一名清潔工人自殺. 這件十分荒謬的案件由一名專注人權相關案件的律師負責辯護, 從中帶出了一個問題 – 警察會認定社運人士犯事, 以不合規的方法查案, 假如法院判被告無罪, 就會以各種各樣的罪名再次拘捕, 令有關人士不停被拘留. (電影的中文譯名就準確表達了重點)

電影本身很靜態而且冷靜地處理議題. 探討了很少人在法庭/律師電影願意explore的一面 – 不是精彩的法庭辯論, 沒有離奇曲折的案情, 而是低級法院的混亂, 司法制度的無數漏洞. 毫不glamorous, 沒有戲劇性, 只有沉悶冗長永無止境, 重覆又重覆的程序.

導演和男主角/監製在放映後的Q&A時段解釋了不少電影背後的故事和情況. 這個故事雖不是真人真事改編, 卻是集很多案件的大成, 將在資料搜集過程中發現的荒謬之處寫進劇本. 導演花了數年時間準備. 於真實地點搭建所需場景拍攝(例如不可能借用真正的法院作拍攝), 而這些場地可能對外來人士比較敏感, 所以需要讓當地居民理解及參與, 令拍攝工作十分耗費時間. 幸好演員當中沒有明星, 未有引起混亂及阻礙. 由於飾演歌手的演員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是活躍的社運分子, 受政府監視, 也曾在拍攝現場被捕. 即使是拍攝電影這種沉著的控訴也引來政府注意. 導演說製作團隊有拍攝期間的手提電話遭竊聽.

電影的Backdrop設定於孟買有其獨特性. 孟買固然是整個國家最多元最發達的城市, 全國各地甚至國外不少人材都在孟買工作生活. 另一方面, 孟買所屬的Maharashtra地區卻有鼓吹地區主義的強烈聲音, 認為外來的人(即使同是印度人)掠奪了孟買的經濟成果, 影響當地人(Marathi)的利益. 影片中襲擊主角的人以及檢控官一家人假日欣賞的話劇, 以至法庭系統上下都只用當地語言溝通隔絕外地人的習慣, 都在反映這種以種族分敵我的態度. 導演本身也是正宗的Marathi人, 難得肯用客觀的態度來處理這些現象, 未有故意潤飾辯護. 所以製作團隊也明言擔心電影在印度上映時, 他們會遭受這些鼓吹Marathi地區主義的組織及人士批評及襲擊.

一般電影處理法庭故事的方法就是以案件的發展為主軸. 但這部電影也花了很多心思, 把焦點放於圍繞這件案件的人. 首先, 電影的主角其實是辯方律師. 這名律師專注協助受政府不公手法針對的人士, 不計較收入. 他本身的背景較為富裕, 家庭及朋友均屬社會上流, 但堅持幫助社會低下層人士. 另外, 電影也有花篇幅描述檢控官及法官. 他們是公務員, 受的教育及社會階層都只屬中產, 只求過生活. 對自己的工作沒有甚麼使命感, 也不信甚麼法治精神以及法律背後的基本理念, 只想工作順利和晉升加薪. 導演說是故意作這個安排, 他覺得這些人在法庭以外都有自己的故事. 這些描寫也讓觀眾對案件為何處於膠著困難的狀態有更深刻的理解.

觀看這部電影給了我一些鼓勵. 經常留意印度的消息和基本狀況的確對了解電影有益. 雖然這部電影的主軸不要求觀眾對印度有很深的了解, 但有些地方只是以劇情及對白輕輕交待. 如果有一些額外的認識, 電影就會顯得比較立體. 例如孟買的地方主義、抗爭人士所受的逼害以及社會弱勢人士的困境. **

其實每次有這類非商業印度電影的放映, 我也不預期會有太多印度人捧場. 開場前見有兩名年青的印度男子在戲院大堂, 有些意外. 原來他們就是導演和男主角兼監製. Chaitanya Tamhane是個十分討喜的電影人. Court已經在世界各地大小影展得獎, 獲得一致好評, 卻依然十分謙厚, 而且具親和力. 對香港這個小型的電影節(就是BC的亞洲電影節…)他其實就是以普通年青人衣著打扮的一個肥仔. 但談電影時頭頭是道, 跟觀眾的問答互動有來有往, 也不沉悶. (有時那些放映後的Q&A會十分“九唔搭八”, 恨不得快些結束). 都已經跑了很多放映會, 對自己的作品和不同地方的觀眾還是充滿熱情. 他們還說電影到那裏參展, 那裏就有政治亂局. 之前到過烏克蘭及土耳其, 都遇上騷亂. 到香港則適逢雨傘革命.

現在, 看甚麼都看到香港. 其實已戲中情況已在香港出現, 只要你是活躍社運的人士, 甚至是沒有組織背景的市民, 在參與任何形式的抗爭都受公權力的阻嚇滋擾. 香港大多數人都很看不起像印度的”落後”國家. 連了解也不屑. 應該很難想像自己和人家原來面對一樣的問題.

**向社會最底層的人宣傳反抗整個社會制度壓迫的訊息這個議題, 在數年前香港國際電影節觀看的紀錄片Jai Bhim Comrade(由著名紀錄片製作人Anand Patwardhan導演)就詳細解說了向Dalits(又有人稱untouchables)宣傳爭取權利意識的社運分子被警察及政府大力打壓, 假供反恐之名多番追捕. 他們往往被迫出走躲避, 否則會面對不合理的罪名及刑期. 而電影中被警察稱為受煽動而自殺的清潔工人, 工作環境惡劣, 因為他們社會地位低下, 往往連基本權利都不受保障. 這種狀況又曾經出現於Aamir Khan製作主持的電影節目Satyamev Jayate當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