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5日 星期三

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

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我差一點就錯過了, 因為我不算很喜歡Ben Stiller類型的喜劇, 要不是網台節目"笑死朕"大力推介, 我就會不了了之.


3分鐘的預告

6分鐘的加長版預告

老實說, 我對這類以追夢為主題的電影, 已有點fatigue, 兼且甚為嚴格, 但這部電影合格有餘, 頗得我的歡心. 故事講述主角任職老牌雜誌Life多年, 專門管理相片庫. 工作十分刻板, 而主角為人內向, 生活除工作及家庭以外並無所寄託, . 在公司遇到心儀的女同事, 不敢主動認識. 直至公司被收購, 人人自危怕被解僱時, 主角偏偏犯了大錯, 遺失一幅重要相片, 被迫深入陌生且危險的國度, 尋找居無定所, 神龍不見尾首的攝影師本尊. 過程當然少不了緊張刺激, 讓主角大開眼界, 深受啟發的經歷.


我一般看電影只看到劇情, 但這部電影卻出奇地讓我看到一些(可能/或者是)symbols. 自從主角跳進海中, 他的公事包就消失了. 他自此就一直在用那個很崇尚美國文化的海員送給他的麻包袋, 即使他回到紐約的辦公室後, 他依然在用它. 我覺得這好像代表當他開始這個旅程時, 原來的他就成為過去式. 就算回到熟悉的環境, 他都不再是原來的樣子. 總有這麼的一步, 當踏出了後你的生命就從此不一樣, 又或者是你看待自已生活的方法會從此不一樣. 就算旅程完了, 那一點東西會繼續跟隨你.

很喜歡主角Walter Mitty這個角色(除了他人有點猶疑不決外). 有無數人說過但真的不是cliche - 認真對待工作, 契而不捨的人真的很吸引人很admirable. 而主角願意為了工作而踏上到格陵蘭的"遠征"(雖然猶疑了一陣子), 已經令我對這個人物立即加了很多分. 因為他本來可以承認自已丟失了相片被辭退算了, 有類似經歷的人就會明白, 有時走出comfort zone比失掉工作更難面對. 所以, 劇本把主角鼓起勇氣的大部份動機歸於他心儀的女主角, 我是有點失望.為甚麼一定要是愛情才有力令人改變自己? 


另一點關於主角的感想和他踩滑板有關. 電影中段交代了主角年少時是滑板高手, 很難令人聯想到今天古板沉悶的中年人. 主角第一次示範滑板技巧時, 他的"女神"偏偏沒有看到. 而他在冰島以滑板代步那一段也是十分好看. 那種感覺捕捉得太對了. 這讓我想到, 每個人都總會有些有趣的東西或特質隱藏了, 是其他人怎樣看都看不到, 遺漏了的.(至少我認為這適用於大部份人..... 但我不排除有少數人的生活真的悶到完全不值一提) 


雖然戲份很少, Sean Penn飾演的攝影師也是很重要的角色. 戲中我最喜歡的對白也是來自這個角色. 雖然他是個攝影師, 但當看到自己花了不少心力才看到的情景, 竟然不是第一時間用相機拍下.他說當他很享受一個時刻, 只想停留在當中, 不想相機打擾. 可能這是他比其他人更擅長把握事物的精髓然後以相片呈現, 成為出色的攝影師的原因.


結局真是出乎我意料之外. 十分喜歡. 另外, 主角收拾舊物, 找到多年前買了但不曾(有機會)用過的背包和旅行日記的那段戲, 也令我有點感動. 

有些配角在情節推進方面有意想不到的作用, 實在有驚喜. 對劇本這方面甚為欣賞!

**有人說其實這部電影不甚了了, 一切都是"講多過做", 只是一個宅男的幻想是一個很弱的故事芸芸. 主角很認真工作嗎? 何以見得? 主角為家人犠牲了很多嗎? 何以見得? 等等.....電影已經兩小時..... 再長觀眾可能會吃不消. 雖然我覺得花白日夢這一點其他不太有必要, 但也犯不著因此而否定整部電影... 可能是印度電影看多了的關係, 練就了自動代入的功力. 電影說主角們一見鍾情就是了. 說一個作為普通人的主角卻無原因地很好身手很"打得", 我也都信了. 這樣子看電影會容易些投入, 看得開心點. 

2014年1月2日 星期四

Ram Leela - 有點走調的羅密歐與茱麗葉

本來想將Ram Leela和Sanjay Leela Bhansali舊作來一個比較, 但工程太浩大了. 實在不能在短時間內做到.



Ram Leela 是 Sanjay Leela Bhansali的作品, 聽到這一點,  大家已經會有特定的印象. 例如是壯觀的映像, 電影裏每個細節都是精心安排, 盡善盡美.

接下來, 請原諒我化身"百彈齋主".

Ram Leela有齊了所有一部好電影所需的原素:
1)  令人心傷的愛情悲劇
2)  令人賞心悅目的男女主角
3)  大場面的歌舞

但竟然不太得我的歡心 (和導演其他舊作相比), 故意把電影的感覺變得粗獷 (以Gujuarat一個不太開發,黑道橫行的小鎮作背景. 加入很多暴力粗俗的內容), 而這絕對不是導演的強項(他的強項正好相反, 把一切變很浪漫很夢幻)

男女主角分別由Ranveer Singh和Deepika Padukone飾演, 但因為劇本的角色設定, 不太有說服力:
#1 一見鍾情這種寶萊塢老梗, 雖然習慣了但還是會挑剔. 尤其是男主角的性格設定是一個風流情聖, 要馴服他應該難度要高一點吧.
#2 男女主角在電影早段的聯繫根本不是那麼強, 如何可以令觀眾相信這兩個人已到達了"生死相許"的程度?

所幸是電影一些片段有下了心思編寫的對白及吸引的映像輔助, 所以角色某部份的性格十分鮮明突出, 但僅此而已. 這些突出的部份跟角色們於電影往後所做的事情又不太一致.

雖然我對女主角這個人物沒有特別印象深刻, 但不能否認鏡頭(或是掌鏡的人)實在愛Deepika Padukone愛得要死, 她在電影從頭到尾都是美得一塌糊塗,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她的身上. 而且, 我認為這次的主角和她以前演過的很不同, 而且稱職, 值得為此給她稱許.


以下兩首簡直是Deepika Padukone的個人表演


男主角的角色其實很具可塑性, 他聰明, 愛好和平(於一個黑幫家族的背景設定中已經充滿衝突和矛盾). 但這些電影開首建立了的形象,在電影下半部完全崩塌了, 就像不再相關一樣. Ranveer Singh從影時間不算長, 從出道起大家都知道他是個有實力的演員, 但今次是完全被女主角的風采蓋過. 不過, 一眾一向有追看娛樂新聞的影迷應該會滿足的, 因為男女主角現實生活的火花全數過戶到電影銀幕上.

不少女影迷都喜歡Ranveer Singh, 可惜不是my cup of tea. 

螢幕上與現實中都是情侶, 觀眾看的時候特別投入




演出方面反而沒有甚麼不滿意的地方. 這個導演的風格就是會要演員演得浮誇一點, 有心理預備進場就好了. 配角們全都恰如其份, 很真實很具說服力. 最喜歡的演出是兩位大嫂, 雖是嫁入黑幫家族的烈女, 卻還有一點仁慈和理智的少數人物. Richa Chadda的演技, 看她在Gangs of Wasseypur由少女演到老年已經無庸置疑.  Barkha Bisht卻是一個意想不到的驚喜.

看到電影credit, 發現音樂原來是由導演自己操刀. 音樂有一半都不是特別出色, 但大體上和電影配合得不錯. 唯一十分明顯的問題是編舞. 除了慶祝Navratri那一場之外,戲中其他大型歌舞(也有兩三首)看起來都很普通重複, 不夠吸引 (而大型歌舞可是導演的強項).

對我來說, 電影的一大問題是它少了之前Devdas, Black的那種震撼的感覺. 甚至連Hum Dil De Chuke Sanam, Sawaariya在視覺上讓觀眾取悅觀眾的效果也不完全做到. 技術方面依然是一流的執行, 但出來的效果甚為空洞.Ram Leela依然有一切導演常用的技法, 但感覺卻不一樣. 好像是空有技巧而缺少了靈魂. 沒錯, 那是我個人很主觀的感覺, 沒有甚麼實在的證明. 總之我認為今次導演少了某一種觸角, 所以觀眾才少了某一種觸動. (有看過導演舊作的朋友應該會明白, 就算以之一些歌舞場面或盛大的場景是超級浮誇也好, 還是能深深吸引住你的注意力, 看得屏息靜氣. 今次, 鏡頭場景的美學要求還是很高, 但就是缺乏了以上的特質.)故事的組織和推進有點鬆散. 故事有不斷向前發展, 但motivation不太強. 如果劇本的處理可以緊湊一點, 最少在story-telling上會比現在的版本可取, 我會認為是一部值B+的作品. 現在的效果, 實在令我覺得有點可惜.

所以, 我對電影的結論是導演可能失去了過往的觸覺 (得看了上一部作品Guzaarish才可下定論). 他雖從來不是我最喜歡的導演, 但如果少了這麼一位能觸動觀眾的導演失去了他的魔法, 我依然會覺得十分可惜. 希望他下一部作品會回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