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8日 星期五

Sophie Scholl: The Final Days(蘇菲的最後五天)

 
看這齣電影的過程十分”驚險”. 首先是German Film Forum時錯過了它. 後來Oscar Best Foreign Movie名單announced了, 才知道”走了寶”. 好不容易等到它上畫, 卻差點趕不及看. 所以, 看得格外用心.


白德國人為甚麼如此欣賞Sophie Scholl和其他White Rose的members. 在那個瘋狂與人人自危的年代,
能夠好好思考己不容易, 犧牲自己去維護真理/自己的信念, 更加有難度. 不知道是否崇洋心態作祟, 這種捨生取義的事情發生於西方,
特別感到動容. 中西兩者是有點不同, 但說不上來.

對Sophie被審問的過程很impressed. 沒有用上嚴刑拷打,
不知當年Gestapo是否真的如此. (但我認為恐怖, 是在於那種”無處不在”.) 記得investigator對Sophie的一番”勸解”
--- 他認為Sophie是可造之材, 只是一時”誤入歧途”, 信了不該信的. 只要經過re-educate, 就可成為Nazi
rule下的德國的棟樑. 到底Hitler是甚麼人? 有能力讓所有人, 甚至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份子, 完全相信他那一套? 很可怕,
國家自尊及國力低落, 真的會令人這樣嗎? 對不起, 完全沒有clue, 沒有國家的香港人, 根本不可能從任何途徑入手去理解這種感受.
(談到這個話題, 我寧願香港人繼續極度理性. 總比有機會發生”不可理喻”的事情好.)

還明白多了德國人能夠深切反省歷史的原因.
Nazi rule的年代, 是極度不理性, 程度足以推翻眾人早已確立和相信的價值. (ie. 司法制度, 法律精神) 我嘗試設身處地去想,
假若我是德國人, 我會感到很羞恥. 我既相信真理, 卻無勇氣抵抗. 這是最無可奈何的. (但最厲害是當時竟有人可毫不猶疑,
理所當然地擁抱歪理!)

感受最深刻的是Sophie和其他人到法庭受審的一場. 他們知道是困難的,
但為了短短向群眾發表自己意見的時間, 即使那些全是腦袋壞得不可救藥的群眾, 還是欣然接受. 到那一刻, 你才能真正感受到他們的信念有多堅定,
毫不退縮. 結局, 我早知道了. 但過程還是教人十分震撼. 他們並非一心求死, 只是不願在不可接受的範圍內作出妥協. 而可恨的納綷,
意識到自己大勢已去, 不容許反對者被輕輕放過, 很快execute了很多 White Rose members. 他們的”從容就義”,
是單純為了defend自己的信念. 中國人的那一種, 在保衛正義以外別有用心, 求”死後留名”, 太有”放長雙眼”/”歷史自有定論”的意味!
在高尚的表面裡, 還是有丁點自私的企圖~

-----------------------------
14 Sept 2008: Sophie Scholl雖然只看了一次, 但impact一直很深. 甚至可以把它說成我選擇LLB最初的一個啓發. 現在, 每一次看到家國情仇之類的事, 都會想到這電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