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8日 星期五

Rang De Basanti - 走堂的副局長與愛國顏色

想了很久也想不到該怎麼寫Rang De Basanti. 對著電腦想不到, 拿著紙筆也想不到. 終於, 在最不喜歡的Assembly中得到一些啟發. 但還是很fragmented, 東一些西一些的, 請大家原諒.

星期五的Assembly請了環保及運輸局副局長邱誠武做guest speaker, 說了一些他學生年代的事. 不太悶, 一個諗biochem的人對編輯寫作這麼有興趣, 有點意外. 但我最impressed的大概是他當年讀大學的心態. 他說, 當時覺得讀大學應該是學自己想學的東西, 看自己想看的書.

哈. 我想知道, 如果我的同學聽到這句說話的反應. 一方面我怕我看見他們不屑的表情我會有點憤怒, 但另一方面我期望/期待看到他們會有一點點的羞愧.

---------------------
Rang De Basanti的故事我沒有辦法寫一個很簡單的synopsis, 借用一下台灣的同胞的文章(同胞這個詞語很不"台灣":P):

電影的前半部講述Alice Patten飾演的documentary導演跑到India, 希望把在殖民時代當軍官的祖父面對爭取獨立的革命份子的事跡拍成documentary. 但因為沒資金, 只能以一班無所事事的大學生作為演員.

http://movie.cca.gov.tw/Column/Content.asp?ID=430
《青春無敵》敘述一群印度青年離開學校後,因為一場飛行員朋友在值勤任務時身亡的意外,而引起他們對印度政府腐敗的不滿,進而採取十分激烈的謀殺行動。上半場以主角們成天無所事事,呈現時下青年對於生命的茫然,來對比下半場不論是行為上還是思想上都十足強烈且殘酷的行動,並反思印度在獨立60年後的今日,青年該如何盡一己之力,負起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雖然電影本身拍得稍嫌用力跟刻意,但公然挑戰政府的劇情,甚至引發印度國防部的不滿,讓電影一度延遲上映。最終《青春無敵》不論在海內外都引起熱烈迴響,海外票房還一度打破紀錄,並於今年初一舉拿下Filmfare Awards最佳影片、導演、音樂等重要大獎。

其實Rang De Basanti有很多地方我都很不喜歡, 也不認同. On the face of it, 有很多不"合理"之處. .(eg. 故事的主角最後全都死掉.)但看電影受歡迎的程度, 應該代表觀眾對電影所描述的事有很大的共鳴. 到底是怎樣的國家/怎樣的社會/怎樣的政府/怎樣的人才可以衍生出的近乎nonsensical/ridiculous的事情?

還想知道編劇/導演 (沒有記錯的話應該是同一人)到底是怎樣portray這群大學生的心態? 記得Aamir Khan飾演的DJ的一句對白- 他害怕畢業, 因為踏足社會會令他隨波逐流, 會令他變成nobody. 在大學, "at least we're the masters of our own destiny".

嘩, 我們有甚麼時候真正是masters of our own destiny? 還有, 我也不認為過著假hippie的生活方式就等於mastering your own life. (算吧, 己經習慣了電影人以喝酒和派對顯出年青人的頹廢的lifestyle.)

可不可以不那麼極端? 身邊見到的是悶到不行, 電影世界又似乎對"正常"的年青人很insulting.

另一個主角就只是一心想著出國. 有點可悲.... 竟然有一刻覺得大陸的憤青也未必完全是壞事. (只有一刻! 他們也不過是口舌上/文字上空談, 也不見得有做很實質的事情.) 這終於解釋了(partly explained) 為甚麼我在India竟然找不到Development Studies的programme. (不是完全沒有, 但比我想像中少得多.

所有充滿愛國情懷的電影最後通常都令我想到Sophie Scholl. 那己經是我能夠理解的極限.

* 我真的很討厭故事硬要在Aamir Khan和Alice Patten之間發展愛情線.

** 之前看Koffee With Karan訪問Arjun Rampal. 原本Arjun也有份演Rang De Basanti. 這部電影(情感上)太複雜了, 導演的混亂應該可以原諒吧. 其實也好的, 如果由Arjun Rampal演的話, 電影的效果未必一樣.

*** 談到India的教育,哈, 精采啊. 等我遲些有精神有時間才分享之前research的意外發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